你碰到过“差不多先生”吗?今年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位,让人相当无语。
老家的装修接近尾声,网购的洗衣机到货后,由品牌商安排的安装人员到我家安装洗衣机水管。安装时,据说是因为密封胶带或密封圈用完了或是忘记带了,本来是不能直接将龙头安在墙上的,但他想着既然来了,就不能白来一趟,那就干脆直接安装吧,应该也差不多,不会出什么岔子。走的时候也没有关总阀门,以至于水慢慢渗进墙内、墙角、木地板。
几天以后,上门安装墙画的师傅发现了客厅地板有水,于是装修项目经理通知水管销售公司,派人来加压测试水管是否漏水,蕞后确定问题出在墙上的水龙头上。由于墙面、地板渗水不断加重,根本不敢重新施工,直到一个多月后的高温天气,才烘干了渗水,墙面、墙角、木地板才得以修复。整个追踪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地鸡毛,一言难尽。
事后,我想了很多,如果这样的事情不是发生在生活里,而是出现在工作中,以“差不多”为“指导方针”,该是一种怎样的场景。
如果帮客户选型的时候,对于客户的指标不深入分析,有可能选择的型号能达到的效果就离客户的要求相去甚远。
如果将订单录入系统的时候,不将检查录入信息作为常规动作,觉得每天都在录入,应该不会出错,那就可能造成客户信息选错、单价、数量、总价等出错,给后续的环节如出货、财务等部门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工作。
如果提交各种流程、单据,随便检查下就觉得差不多了,流程流转后则可能造成后续环节的审核压力以及资源调度的浪费……
如果做客户交流前不事先收集客户的问题,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好资料准备,那沟通的效果可能不及预期;做客户培训时,因为没认真检查而拿错了仪器设备,到现场才发现,那就尴尬了。
如果……还有太多的如果,一桩桩、一件件,惊得我直冒冷汗。在公司各项事业一帆风顺,高歌猛进时,我们尚且常常自我警醒,要居安思危,精益求精,把手头的事情做好;当下经济低迷,不少企业步入困境,则更加需要员工具有求真务实,认真负责的态度,在危机中抢抓先机。因此,我们务必打起精神,競競业业,一丝不苟,在工作中杜绝做“差不多先生”。